先做个广告:如需代注册ChatGPT或充值 GPT4.0会员(plus),请添加站长微信:gptchongzhi
"微软股票最近涨疯了!"证券公司的大户室里,老股民张叔盯着行情屏幕喃喃自语,他的手机屏幕上还亮着刚刷到的新闻标题:"ChatGPT引爆全球AI军备竞赛",这个场景正在全球各个交易市场反复上演,无数投资者都在寻找那个神秘的美股代码——能够直接捕捉ChatGPT红利的投资标的。
推荐使用GPT中文版,国内可直接访问:https://ai.gpt86.top
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复杂,当我打开股票软件输入"ChatGPT"时,跳出来的却是微软(MSFT)、英伟达(NVDA)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,这不禁让人疑惑:开发ChatGPT的OpenAI不是独立公司吗?为什么华尔街把微软捧成了ChatGPT概念龙头?
这里藏着个资本市场的隐秘逻辑,OpenAI确实没有上市,但微软在2019年就向这家AI新贵投资了10亿美元,去年又追加了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,更关键的是,微软正在把ChatGPT深度整合到Azure云服务、Bing搜索引擎和Office全家桶中,这种"技术+场景"的闭环,让微软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,今年初将ChatGPT植入必应搜索后,微软股价单周暴涨12%,市值增长超过千亿美元。
不过AI产业链远比我们想象的庞大,在拉斯维加斯的CES展会上,英伟达CEO黄仁勋举着最新款GPU说:"这就是AI时代的蒸汽机。"这家全球显卡巨头为ChatGPT提供着算力基石,其股价在过去12个月里翻了一番,更有趣的是,连生产存储芯片的美光科技(MU)都开始讲AI故事——大语言模型训练需要消耗海量存储空间,这个冷门领域正在悄然升温。
投资老手们常说:"淘金热中最赚钱的是卖铲子的。"顺着这个逻辑,我们可以发现更多隐藏机会,为AI公司提供数据标注服务的Scale AI(未上市)、云端算力租赁平台Snowflake(SNOW),甚至是专门做AI伦理咨询的初创公司,都在这波浪潮中分得一杯羹,不过这些公司真的值得投资吗?当所有人都看到机会时,是否已经到了估值高点?
最近参加硅谷科技峰会时,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:超过60%的初创公司都在BP里加入了"AI驱动"的标签,这让人想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,当时只要公司域名带".com"就能获得融资,高盛最新报告显示,AI概念股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达到47倍,远超科技板块28倍的平均值,这种狂热之下,普通投资者该如何避免成为接盘侠?
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视角看待这场AI革命,在深圳华强北,一家原本做智能音箱的工厂最近转型生产AI训练服务器,订单排到了明年第二季度,苏州工业园里的半导体企业,正在为AI芯片厂商紧急扩充封测产能,这些产业链上的"隐形冠军",可能比风口上的明星公司更具投资价值。
说到具体操作,有个典型案例值得参考,去年ChatGPT刚火起来时,有投资者发现微软的云计算业务增速突然加快,于是重仓买入看涨期权,三个月后微软公布财报,Azure业务超预期增长带动股价跳空高开,这笔投资最终获得300%的收益,这种基于产业联动的投资逻辑,比单纯追逐热点更可持续。
风险始终如影随形,今年4月,某家号称"AI医疗第一股"的公司被曝出核心技术造假,股价单日腰斩,更值得警惕的是,有些传统企业只是改个名字加上"AI"标签就趁机抬升股价,就像某家做自动灌溉系统的公司,改名为AI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后,市值两周涨了80%,但实际业务没有任何变化。
站在投资门槛前,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?或许ETF是个聪明选择,Global X Robotics & AI ETF(BOTZ)这个基金,前十大持仓包括关键芯片厂商和机器人公司,年初至今涨幅超过30%,对于不想费心选股的投资者,这种打包AI产业链的基金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。
当我们谈论ChatGPT时,其实在见证人类文明的新拐点,就像20年前没人能准确预测亚马逊和谷歌的崛起,今天的AI革命正在重塑整个商业生态,那些真正理解技术演进规律、把握产业变革节奏的投资者,终将在资本市场的浪潮中淘得真金,不过记住,在敲下买入键之前,先问问自己:我投资的是未来,还是泡沫?
网友评论